湖南株洲攻坚克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幸福株洲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
今年12月16日,株洲市区空气优良天数累计达到300天,提前半个月实现了“蓝天300天”目标,预计今年全年株洲市区空气优良天数能达到309天以上。湘江株洲段水质持续保持Ⅱ类,省控水质综合指数在湘江七市中排名第二,仅次于源头水源地;全市预计新增造林面积9.77万亩,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.11%,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1.68%以上……这组组数据,充分展现了过去一年中,株洲生态环境工作者齐心协力,攻坚克难,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为培育制造名城、建设幸福株洲所做的耕耘与努力。
株洲能取得这些成绩,关键在于党和政府的领导。株洲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工作,持续完善市生环委及其办公室运行机制,健全长效管理制度,形成市区联动、部门协作、统一高效的工作格局。同时,主动接受志愿者监督,开展“六五”环境日主场活动、生态文明“六进”活动,创作了一大批极具株洲特色的文化产品,动员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工作。其中,该市原创的《生态文明之歌》获联合国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(COP15)“优秀作品奖”。
环境质量的提升,离不开强有力的举措和手段。今年株洲密集开展“环境隐患大排查”专项行动,并持续发挥“一单五制”作用,对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实施动态管理,进一步加快了问题整改进度,及时回应了群众诉求。中央、省交办株洲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,均达到了序时进度。同时,主动对已整改到位的环境问题进行“回头看”“后督察”,确保了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的质量。
株洲精准施策,在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中纵深发力,在全省率先完成省委、省政府下达的污染防治攻坚战“夏季攻势”任务。坚持从工业废气、汽车尾气、面源污染等方面攻坚破题,全年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42个,重点抓好了挥发性有机气体和臭氧的污染防治,确保了全市空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。始终坚持“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、综合治理”的原则,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57个,坚决打好了“碧水攻坚战”,醴陵渌水、茶陵东阳湖获评“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”。全面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污染场地修复和治理,完成5个地块的土壤污染治理等,《清水塘老工业区转型发展》获“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奖”。
一年来,株洲强化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环境监管能力,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高压严管态势。严把审批关,对不符合城市发展定位和环境保护要求项目坚决叫停和否决,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“三同时”执行率达100%。严把监管关,全省首创“电力大数据+环境监管”模式,在全市317家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上,累计安装智能监控设施337套,实现24小时实时掌握企业环保设施的运行状态。“电力大数据+环境监管”模式入选全省基层改革探索100例,并获评全国基层改革优秀案例。同时,株洲实施网格化环境监管,探索建立县区与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行政区域监管的三级网格化责任监管体系,形成“村巡查、镇处置、县执法”的分级环境监管格局。严把执法关,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65起,罚款1299万元,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82.76%、111.27%。
继往开来,砥砺前行。2022年,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将以坚决的态度、强有力的举措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,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,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美好,为培育制造名城、建设幸福株洲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。